中新网温州12月7日电 (王题题 顾士伟 徐路明)评价引领变革,教育创造未来。12月7日,第四届长三角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变革论坛在浙江温州拉开帷幕。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上海闵行、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合肥、安庆等长三角三省一市9个地区,以及部分其他省市的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校长教师等500多名代表齐聚温州,共话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共谋教育新发展。
第四届长三角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评价变革论坛现场。 温州市教育局 供图
据悉,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强国建设的“牛鼻子”。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不仅要聚焦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政府评价和用人评价五大领域久久为功,而且要构建教育评价的专业化支撑体系,在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评价专业人才培养、评价工具研发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评价改革等配套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
基于此,此次论坛期间,专家学者们聚焦评价驱动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数据驱动教育教学改进、五育并举视域下的学校评价改革等方面展开探讨,助推长三角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次论坛的召开,在浙江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张其宏看来,论坛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既契合了国家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也抓住了教育改革的“牛鼻子”。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总督学张慧也认为,本次论坛是长三角三省一市教育人的一次盛会,也是以实际行动深化长三角地区教育交流合作的一件实事。
为了促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张慧呼吁长三角兄弟省市,要拓宽视角、各扬所长、协同发力、共建共享,聚焦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继续争当中国教育综合改革的探路者、引领者和示范者。(完)
中新网上海12月7日电 (陈静 陈霞琼 肖鑫)27岁的年轻小伙吴先生(化名)罹患肝脏特大血管瘤,血管瘤直径达17厘米。记者7日走访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四院)了解到,该院肝胆胰外科团队成功为吴先生解除病痛。
上海四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宋振顺告诉记者,在医学上,直径10厘米以上的肝脏血管瘤被称为肝脏巨大血管瘤,15厘米以上的属于肝脏特大血管瘤。据介绍,来就诊时,吴先生的肝血管瘤约占肝组织的70%,剩余正常的肝组织仅为30%左右。如果立即行手术治疗,手术后患者剩余的肝脏体积小,好比“小马拉不动大车”,吴先生可能面临肝衰竭的可能。
据悉,上海四院肝胆胰外科团队制定方案:先为患者开展肝血管瘤介入栓塞,待剩余正常肝组织代偿增生后,再行肝血管瘤切除术。经过两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11月中旬,医生们经检查发现,吴先生如果切除右肝的特大血管瘤,剩下的正常肝脏占总的肝脏体积可以达到40%以上,可以保证剩余的肝脏足够“拉好车”。
然后手术风险依旧很大。宋振顺解释:“肝是有门静脉和肝动脉双重血供的器官,每分钟血流量约有1500ml,肝内布满了错综复杂的血管,何况这是肝血管瘤,血供极其丰富,稍有不慎就是大出血。”肝胆胰外科手术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和多种意外情况的处理预案。
最终,经过3小时的手术,医生完整切除了患者的右半肝,手术圆满成功。麻醉苏醒后,患者就转入普通病房。术后第一天吴先生就可流质饮食、床上翻身运动;术后第三天,他就可以像平时一样正常吃饭和活动,除了每日的保肝药,无需更多的药物治疗。
“肝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血管瘤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以上。瘤体较小时无任何临床症状,无需特殊处理,仅需每年接受肝脏影像学检查即”宋振顺说,巨大肝血管瘤虽为良性病,但危害巨大。常见的症状包括:肝区疼痛、上腹部的隐痛腹胀、黄疸与肝代谢异常、内分泌功能紊乱等。这位专家表示,当民众检查发现肝血管时,无需紧张,到专业、正规诊疗机构评估和治疗即可。(完) 【编辑:张燕玲】